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新闻 > 正文
公司教师葛磊博士、孙运梁博士应邀参加第六届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专题研讨会暨“客观归责理论”高级论坛
来源: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 时间:2009-06-12 浏览次数:

2009年6月9日至11日,公司教师葛磊博士、孙运梁博士应邀参加第六届全国中青年刑法学者专题研讨会暨“客观归责理论”高级论坛。该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由黑龙江大学3044AM永利集团官方首页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永利官网、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以及我国台湾东吴大学、中央警察大学、高雄大学、东海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中国刑法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是目前中国刑法学界影响较大的学术会议,参会人员均为国内最活跃的中青年刑法学者,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五届。该研讨会因为参会人员学术层次、学术品味高,研究主题明确,研讨成果影响大,会议规模小等特点,被刑法学界誉为刑法学高峰会议。该研讨会在法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葛磊博士和孙运梁博士在研讨会上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葛磊博士发言的主题是“客观归责理论研究的中国进路”。葛磊博士认为,客观归责理论进入中国大陆刑法学界的研究视野时日尚浅,尽管在德国该理论的学术研究早已成为一种时尚,但在我国客观归责理论作为一种完全的舶来品,目前还处于一个引介阶段,晚近出版的相关专著和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于对该理论具体内容的罗列和发展脉络的梳理,尚谈不上对该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离司法实践中运用和贯彻的距离还相当遥远。客观归责理论对于我国刑法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是勿庸置疑的,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识到这一点,然而,理论的研究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为实践提供方法上的指引,这样的理论研究才有实际的意义。这一理论在中国大陆目前的刑法理论体系下是否能够移植和生存,以及在本土化的语境下该如何进行研究并运用与司法实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孙运梁博士发言的主题是“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孙运梁博士认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行为在客观面上的性质,确定什么是客观构成要件中的不法行为。客观归责理论应属于客观构成要件的组成要素,但由于在刑法规范中并没有规定客观归责的内容,因而它是一个非明文要素。客观构成要件的所有要素可以表示为主体、行为、对象、结果、客观归责(因果关系)等,此时因果关系已经成为客观归责的要件。正如Roxin所言,客观归责理论使犯罪的重心转移到客观构成要件方面。Roxin在设计客观归责理论的归责原则时非常谨慎,虽然使用不被容许的风险、规范保护目的、被害人自伤或得到被害人同意或第三人责任等概念,但却将它们与阻却违法事由中的相关问题加以区别。他认为客观归责理论是构成要件理论。事实上,客观归责理论所显示的根本问题在于阶层构成要素分界困难,也就是二阶层还是三阶层的困扰。从发展来看,客观归责理论对犯罪阶层理论的澄清似乎爱莫能助,反而必须依赖阶层理论先自行澄清。这正是在讨论客观归责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时发生争议的症结所在。

葛磊博士和孙运梁博士还对相关议题进行了点评。通过本次论坛,二位青年教师与海峡两岸刑法学者就前沿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加强了与学界的友好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opyRight© 3044AM永利集团·「VIP认证」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